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开局亿万吨物资,先生笑了

第17章 和陈旅长推杯换盏!获得大量边区票。

  伙房的土灶上炖着只肥鸡,油香混着葱姜味飘了半条街。?微?趣¢暁¢税¨王^¢蕞^新¨彰/截′哽¨薪\筷

  李云龙拉着林峰往院里的石桌凑,手里拎着两壶老白干,粗声笑:"大兄弟,这酒是上次端鬼子据点缴获的,藏了小半年,今儿个特意给你开封!"

  石桌上摆着西碟菜:炒鸡蛋黄澄澄铺在粗瓷盘里,腌萝卜条切得匀净,还有碟炒野菜,最中间是那盆炖鸡,汤汁咕嘟冒泡,油花浮在上面。

  陈旅长脱了风衣,坐得随意,见林峰看过来,指了指石凳:"坐,别客气。在这儿没那么多规矩,吃饱喝好才是正经事。"

  李云龙早给三人倒满酒,举杯就喊:"来!先敬陈老弟!要不是你,弟兄们过冬还得啃窝头,这杯必须干了!"

  他仰头灌下,喉结滚动,抹了把嘴又给林峰添酒,"旅长,您也得敬峰哥,这12门重炮,够咱们旅横着走了!"

  陈旅长笑着举杯,目光落在林峰身上:"林老弟,我这杯敬你,也敬那些海外侨胞。你们万里迢迢送物资,这份心意,386旅记着。"

  他喝了口酒,放下杯子时眼神沉了沉,"不过我也首说了,你送这么多好东西,我们不能白受。你要是有啥需要,尽管开口不管是情报还是人手,只要旅里能办到,绝不含糊。"

  林峰正夹着块鸡肉,闻言顿了顿。

  他早琢磨着怎么圆"物资来源"的说法,陈旅长这话正好递了台阶。

  他放下筷子,笑着擦了擦手:"陈旅长说笑了,我就是跑腿的,哪敢要啥报答。不过......"

  他故意拖了拖话音,见两人都看过来,才继续道,"族里长辈确实有个喜好。他们年纪大了,不爱金银,就稀罕些老物件比如名人字画古董瓷器之类的。"

  李云龙眼睛一瞪:"字画?那玩意儿能当饭吃?"

  "老人家图个念想。/卡?卡小^税?惘`?已_发?布`最_辛\蟑踕_"林峰解释道,"他们总说,乱世里能留下点墨宝老物件,也算给后人留个根。要是旅里或根据地有这些东西,我能用物资换粮食药品武器都行,要多少给多少。"

  陈旅长手指敲着石桌,若有所思:"你要这些......是侨胞的意思?"

  "不全是。"林峰说得坦诚,"我自己也喜欢。再说,用物资换古董,总比首接要东西体面些。"

  他抬眼看向陈旅长,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其实还有个不情之请。要是能有毛先生周先生朱先生彭先生他们的墨宝......哪怕只是几个字,族里老人肯定能高兴半年。"

  这话一出,石桌旁静了瞬。

  李云龙张了张嘴,没敢接话那可是党的领导人,他们的墨宝哪能随便要。

  陈旅长却笑了,端起酒壶给林峰添酒:"你倒是敢想。不过也难怪,毛先生的字大气,周先生的字清雅,确实值得藏。只是他们太忙,墨宝金贵得很,我不敢打包票,我帮你问一下,你赠送如此多的武器装备和医疗物资,生活物资。我猜毛先生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林峰赶紧举杯:"那就先谢过陈旅长了!不管成不成,这份情我记着。"

  "先别急着谢。"陈旅长摆手,突然起身,"你要字画,我这儿倒有现成的。"

  他往屋里走,片刻后拿着支毛笔一叠粗麻纸出来,又让警卫员端了碗研好的墨。

  石桌当书桌,他捋了捋袖子,蘸饱了墨,问道:"你想要啥字?"

  林峰没想到他会当场写,愣了愣才说:"旅长写啥都好,我都稀罕。"

  陈旅长笑了笑,手腕悬起,笔尖落在纸上时顿了顿,随即运笔如流。微?趣¢小税`徃′?嶵¢歆\璋截`更薪?筷¢

  墨汁晕开,"国之大者"西个字先显出来,笔锋刚劲,带着股沉凝的力道;紧接着写下"为国为民",笔画更稳,收尾时微微顿笔,像把剑稳稳插在石上。

  写完晾着纸,他放下笔,指尖沾了点墨也不在意:"这八个字,是我这些年打仗悟出来的道理。你送物资是为国为民,侨胞捐钱捐物也是为国为民,咱们说到底,都是为了这西个字。"

  林峰盯着字看,纸是粗麻的,墨是普通的松烟墨,可那字里藏着的劲儿,比他见过的许多名家字画都动人。

  他小心地拿起纸边,借着风晾着:"旅长这字比啥古董都金贵,我一定好好收着。"

  李云龙凑过来看,咋舌道:"旅长,您这字可比上次给我写的'奋勇杀敌'好看多了!偏心啊!"

  "你那性子,配'奋勇杀敌'正合适。"陈旅长打趣道,又对林峰说,"除了字画,我还给你带了些东西,或许你用得上。"

  他朝警卫员使了个眼色,警卫员很快抱来个木箱子,放在桌上。

  箱子打开,里面是两叠东西:一叠是军票,从一角到十元,票面上"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字样清晰,边角齐整,看着就知是精心收着的;另一叠是银元,白花花堆在那儿,足有小半箱。

  "这是一百万全套军票,从1938年到1940年的都齐了。"陈旅长指着军票说,"之前听说你收过边区票,知道你懂这个。这些是后勤部门翻仓库找出来的,成套的稀罕,或许你族里老人能用上。"

  他又指着银元,"这是十三万大洋,也是从缴获的物资里匀出来的。"

  林峰吓了一跳:"旅长,这太多了......"

  "不多。"陈旅长按住他要推回来的手,眼神严肃,"你用这些钱去买粮食棉衣棉被,越多越好。眼看要入冬,不光新一团,整个旅都缺过冬的东西。白糖食盐也得多买伤员需要糖补力气,盐是行军打仗的硬通货,哪都离不了。"

  他顿了顿,声音放柔了些:"我们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你用物资换古董,我们虽然有军票大洋给你,但是这些武器装备,以及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哪是能够用钱来买到的。再说,你帮我们采买,也是在帮根据地的百姓,帮前线的战士,算起来,还是我们欠你的。"

  李云龙在旁点头:"旅长说得对!大兄弟,你就收下!等你下次来,我让炊事班给你炖野猪肉!"

  林峰看着箱子里的军票和银元,又看了看陈旅长眼里的恳切,心里暖烘烘的。

  他合上箱子,重重点头:"行,我收下。陈旅长放心,我保证多买物资粮食按吨算,棉衣棉被按千件算,绝不让战士们冻着饿着。"

  "好!"陈旅长笑了,又端起酒,"这杯我敬你!盼着你下次来,给我们带更多好东西!"

  三人碰杯,酒液入喉辣得烧心,却暖了五脏六腑。

  李云龙说起要给新一团换装备,说要把MG42重机枪编成火力连,陈旅长时不时插两句,提醒他注意弹药消耗,又嘱咐他让老兵带新兵,尽快把新武器用熟。

  林峰听着他们聊打仗,偶尔插句嘴,说些现代武器保养的小窍门比如给机枪枪管涂油时要避开散热孔,迫击炮底座要埋实不然会滑。

  陈旅长听得认真,还让警卫员拿纸笔记下来:"这些门道实用,比兵书上讲的具体。"

  酒过三巡,陈旅长又想起字画的事,突然说:"你要是真喜欢古董字画,下次来我带你去见个人。根据地有个老秀才,之前是故宫的研究员,藏了些字画,都是抗战前抢运出来的。他那人脾气倔,但知道你是送物资的,或许愿意匀几件给你。"

  林峰眼睛一亮:"真的?那太谢谢旅长了!"

  "谢啥,互帮互助嘛。"陈旅长笑着摆手,又想起啥,"对了,你要墨宝的事,我回去就给延安发报。不一定能成,但总得试试。毛先生爱写字,说不定看你送了这么多物资,高兴了就给你写幅呢?"

  李云龙凑趣:"要是能拿到毛先生的字,峰哥你可得给我瞧瞧!我长这么大,就见过毛先生的画像,还没见过他写的字呢!"

  "一定。"林峰笑着应下,心里却明白,要领导人的墨宝大概率是奢望,陈旅长这么说,不过是想让他宽心。

  可就冲这份心意,他也觉得值了。

  夜色深了,月光明晃晃照在院里。

  警卫员来收拾碗筷时,陈旅长又把那幅"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字仔细叠好,塞进林峰手里:"纸糙墨劣,别嫌弃。等以后打跑了鬼子,我找好纸好墨,再给你写幅更好的。"

  林峰小心地把字揣进怀里,像揣着团火。

  他看着陈旅长和李云龙,突然觉得这太行山的夜也没那么冷了。

  "陈旅长,李团长,"他认真说,"下次来,我给你们带发电机和无线电设备,再带些西药盘尼西林我争取多弄点,不光给新一团,给整个旅的卫生队都分点。"

  李云龙拍着大腿笑:"那感情好!有了盘尼西林,弟兄们受伤了就不用硬扛了!"

  陈旅长也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好啊,我等着。到时候咱们用你带的武器,打个大胜仗,给你接风!"

  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远处战士们操练的喊杀声。

  林峰握着怀里的字,觉得这趟穿越值了不光送了物资,还认识了陈旅长这位敬爱可亲的人。

  他想着下次要带的东西,想着那些军票和银元能换多少粮食,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太行山的风,好像真的要暖和起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