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开局亿万吨物资,先生笑了

第53章 分发物资!见到和蔼可亲的革命先辈们!

  窑洞外的积雪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银光,林峰踩着薄雪走出窑洞时,远处山坳里传来的整齐脚步声正顺着风飘过来那是晋察冀军区的部队,战士们的棉鞋碾过积雪,“咯吱咯吱”的声响里满是急切,没人愿意放慢脚步。,ka′k.ax`s.w^.!c+o.m,

  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队伍里的战士们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棉衣,不少人的棉衣肘部肩部打着层层补丁,却个个身姿挺拔,像冬日里的青松。

  走在最前面的络腮胡营长肩上扛着一把老旧步枪,枪托磨得发亮,枪身甚至能看到几处凹陷的弹痕。

  可当他看到空地上连绵的物资堆时,脚步猛地顿住,眼睛瞪得溜圆,嘴里喃喃着重复:“我的娘咧……这么多枪!这么多炮!”

  林峰迎上去,刚要开口,那营长己经快步跑了过来,先是伸手摸了摸旁边码得整齐的三八式步枪,冰凉的木质枪托让他忍不住反复摩挲,又快步走到MG42重机枪旁,手指轻轻碰了碰枪管,眼眶突然就红了:“同志,这……这是‘希特勒的电锯’吧?去年在狼牙山,鬼子就是用这枪扫咱们的阵地,俺们连三十多个兄弟……”他话没说完,用力抹了把脸,声音带着哽咽,“要是那时候有这枪,俺们兄弟也不会牺牲那么多!”

  “王营长,”林峰递过一把用油纸裹得严实的三八式步枪,语气温和,“这枪射程远精度高,你们在山地打游击,用它打狙击最合适。每支枪配300发子弹,还有5枚手榴弹,应对鬼子的小股‘扫荡’绰绰有余。”

  王营长双手接过步枪,动作轻得像捧着易碎的瓷器。

  他小心翼翼拆开油纸,指尖划过泛着温润光泽的枪托,又猛地拉动枪栓,“哗啦”一声脆响清亮干脆,他眼里瞬间迸出光:“好枪!真是好枪!你看这膛线,多整齐!俺们以前缴的鬼子枪,要么膛线磨平了,要么枪栓老卡壳,哪有这么利索的家伙!”

  周围的战士们很快围了过来,一个个伸长脖子盯着新枪,眼神里满是羡慕。+第+一\墈书?蛧_\更\鑫?醉全?

  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战士挤到前面,声音带着怯生生的期待:“同志,这枪……真的能分到俺们手里吗?”

  他叫李小二,参军才半年,手里那把汉阳造打三发就卡壳一次,上次跟鬼子遭遇,他因为枪没打响,差点被刺刀挑中,还是班长替他挡了一下。

  林峰笑着从物资堆里拿出一把盒子炮递过去:“当然能!你看这盒子炮,装弹快,近战威力大,你们在山林里跟鬼子周旋,它比步枪灵活多了。”

  李小二双手接过枪,黑亮的枪身映出他青涩的脸,他忍不住把枪贴在胸口,嘴角咧到了耳根:“俺长这么大,还没摸过这么新的枪!俺一定用它多杀鬼子,给俺牺牲的班长报仇!”

  不远处的医疗物资分发点也热闹起来。

  医疗队的张护士长正蹲在恒温箱旁,小心翼翼清点着绿色玻璃瓶的青霉素,瓶身在晨光下透着淡淡的药味。

  看到一个抱着破旧药箱的姑娘跑过来,她连忙招手:“小李,快过来!你们要的青霉素到了,还有200套新手术器械!”

  小李是冀中军区的卫生员,她的药箱边角磨得掉了漆,里面只有几瓶快见底的碘酒和半包发黄的纱布。

  看到恒温箱里码得整齐的青霉素,她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蹲在地上捂着脸哭:“张护士长,这……这真是青霉素?俺们那边有十几个战士伤口感染,昨天还在说要是有青霉素就好了,没想到……没想到真的有!”

  林峰走过去时,正看到张护士长给小李递过一瓶青霉素,反复叮嘱:“这些药要恒温保存,回去记得找个阴凉的窑洞放好,用的时候严格按剂量来,一滴都不能浪费。_三¢叶^屋_+已,发布,嶵′芯!漳¨截?还有这些无菌绷带,都是密封好的,给战士们包扎伤口,能少遭不少罪。”

  小李用力点头,把青霉素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救命的宝贝:“俺记住了!俺一定把药安全带回去,让受伤的同志都好起来!”

  太阳升到半空时,积雪开始融化,潮湿的寒气裹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却丝毫没影响战士们领物资的热情。

  物资堆旁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陕甘宁边区的本地部队,有从晋西北赶来的游击队,还有从山东根据地长途跋涉来的同志。

  大家手里拿着登记本,有序地领取武器弹药棉衣和粮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藏不住的笑容。

  林峰站在粮食堆旁,看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炊事员推着木车过来。

  老炊事员叫李满仓,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进米粒,他的木车轱辘缠了好几圈铁丝,走起来“吱呀”响。

  看到雪白的大米,他伸手抓了一把,米粒从指缝间滑落,他忍不住放进嘴里嚼了嚼,眼里瞬间泛起光:“这米真香啊!俺们战士多久没吃过这么好的大米了!上次煮小米粥,俺往里面掺了不少野菜,战士们都说好吃,其实俺知道,他们是怕俺心里难受。”

  负责分发粮食的干部递过一袋五十斤的大米,又拎起一捆白菜:“李师傅,这袋米够你们连吃三天,白菜也新鲜,给战士们改善改善伙食。后面还有500吨大米,吃完了再来领!”

  李满仓双手接过大米,紧紧抱在怀里,胸口抵着米袋的温度,他声音有些发颤:“俺代表战士们谢谢你们!有了这米,俺给战士们煮白米饭,让他们吃饱了好杀鬼子!”

  下午的时候,林峰跟着负责棉衣分发的同志去查看情况。

  棉衣堆旁,几个女同志正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针线,仔细缝补着棉衣上细小的线头这些棉衣本就针脚整齐棉花充足,可她们还是怕有不结实的地方,连袖口的纽扣都要再加固一遍。

  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走过来,一个女同志拿起一件棉衣递过去:“小同志,试试这件,看看合不合身。”

  小战士叫陈小三,才十五岁,个子刚到别人胸口。

  他穿上新棉衣,袖子长了一大截,下摆也快遮住膝盖,却笑得合不拢嘴。

  他原地转了一圈,棉衣扫过地面沾了雪也不在意,蹦蹦跳跳地说:“真暖和!比俺家里的破棉袄暖和多了!以前的棉袄棉花都板结了,冬天站岗,俺冻得手都握不住枪,现在有了这件,俺再也不怕冷了!”

  林峰走过去,帮他把袖子往上挽了挽,又扯了扯下摆:“别嫌袖子长,明年你长个子了,正好能穿。这棉衣棉花足,耐穿,你要好好爱惜,等打跑了鬼子,还能穿它回家看爹娘。”

  陈小三用力点头,把棉衣裹得更紧了,眼神坚定:“俺知道!俺一定好好爱惜,还要用新领的枪多杀鬼子,早点打跑他们,回家给俺娘报平安!”

  夕阳西下时,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原本连绵的物资堆矮了一大截,仓库里却堆得满满当当新领的武器擦得发亮,棉衣棉被叠得整齐,粮食袋码得严实。

  战士们扛着新枪推着装满物资的小车,陆陆续续往根据地赶。

  走的时候,不少人都回头朝林峰挥手,声音响亮:“同志,谢谢你!俺们一定多杀鬼子!”

  林峰站在窑洞门口,看着战士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欣慰。

  风里还能听到他们哼着的抗日歌谣,歌声里没有了往日的沉重,多了几分轻快和坚定。

  他知道,这些武器粮食和棉衣,不仅能让战士们在寒冬里少受些苦,更能给他们添上对抗鬼子的底气下个月鬼子的大“扫荡”再凶,有了这些家伙事儿,战士们也能挺首腰杆跟鬼子干!

  夜幕渐渐降临,延安的夜空缀满了寒星。

  窑洞外的哨兵换了岗,新上岗的战士穿着崭新的棉衣,手里握着新领的三八式步枪,站姿挺拔得像棵松树。

  远处的仓库里,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枪栓声和“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那是战士们在连夜擦拭武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林峰站在月光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暖烘烘的。

  他想起李小二贴在胸口的盒子炮,想起小李抱在怀里的青霉素,想起李满仓紧攥的米袋,想起陈小三裹得严实的棉衣这些平凡的战士,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而他能做的,就是用系统兑换更多物资,陪着他们一起,把鬼子赶出华夏,让他们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月光洒在延安的山坳里,洒在堆满物资的仓库上,也洒在每个战士的脸上。

  那光芒柔和却坚定,像一盏盏灯,照亮了抗日的征程,也照亮了所有人心中的希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