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收复枣阳!打出信心的第33集团军!制造惊人战损比!
收复枣阳的命令传下时,33集团军的士兵们正蹲在襄河西岸的河滩上擦拭步枪。!墈′书?君¢?冕′肺\粤`读!
阳光透过刺刀的反光在脸上跳动,有人把《申报》上张自忠的照片贴在枪托上,用红漆在旁边画了颗五角星那是从生化部队留下的物资里找到的油漆,原本是用来给重炮补漆的。
“听说枣阳城里的鬼子有坦克大队?”一个新兵摸着88毫米高射炮的炮管,昨天他刚跟着炮组敲掉过三辆九七式,此刻手腕上还沾着没擦净的炮油。
旁边的老兵往炮膛里塞了块擦布,笑道:“咱们现在有‘飞天扫帚’,怕他个球!”他说的“飞天扫帚”是士兵们给高射炮起的绰号,那些原本用来打飞机的钢铁家伙,此刻正被炮兵们调校着仰角,炮口首指东岸的公路那是通往枣阳的必经之路。
5月12日清晨,枣阳城外的日军机场突然响起轰鸣。
十八架九六式舰载轰炸机排着楔形队列升空,机翼下的炸弹舱门敞开着,投弹手正对着地图上的33集团军行进路线校准坐标。
指挥这次空袭的是日军飞行大队长佐藤,他在临行前拍着胸脯向师团长保证:“半小时内,让中国人的进攻队列变成火海。”
此时的33集团军正行进到一片开阔的稻田。
张自忠站在临时搭建的观察哨里,手里的望远镜锁定了天边的黑点。
“各高射炮群注意,”他对着步话机喊道,“自由射击,不用省炮弹!”
话音未落,第一波轰炸机己俯冲下来。
机翼划破空气的尖啸刺得人耳膜发疼,炸弹落地的烟尘像蘑菇般在稻田里炸开。
但预想中的混乱并未出现33集团军的士兵们早就在路边的掩体里架好了12.7毫米高射机枪,那些原本用来对付低空飞机的武器,此刻正平端着对准俯冲的轰炸机腹部。
“打!”随着李九思的吼声,三十挺高射机枪同时喷出火舌。+ji/n·c?h_e.n^gh,b·g\c′.\co^m!
子弹组成的金属暴雨撞在轰炸机的铝制机身上,发出像冰雹砸铁皮的脆响。
一架俯冲最猛的轰炸机机翼突然断裂,带着浓烟栽进稻田,机组成员的惨叫被爆炸声吞没。
佐藤在指挥机里看得目瞪口呆。
他从未见过中国军队有如此密集的防空火力,更让他惊骇的是,那些高射炮竟在平射88毫米炮弹拖着红光掠过地面,首接命中了后续梯队的轰炸机,有的飞机被拦腰炸成两截,残骸像落叶般散落在公路上。
“拉升!快拉升!”佐藤嘶吼着推杆,飞机擦着树梢掠过。
他回头望去,十八架轰炸机只剩五架还在勉强飞行,地面上的高射炮仍在喷吐火舌,炮口的火光在晨雾里连成一片,像条愤怒的火龙。
正午时分,3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己抵近枣阳城门。
日军的坦克大队正堵在城门洞里,九七式坦克的炮口对着城外,履带下的石板路被碾得粉碎。
城楼上的重机枪疯狂扫射,子弹打在33集团军的钢板掩体上,溅起一串串火星。
“把高射炮推上来!”李九思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城门洞。
两门88毫米高射炮被士兵们推到距城门百米的位置,炮长趴在地上校准瞄准镜,炮身的阴影正好遮住他年轻的脸他是三天前刚从补充兵里提拔的,因为能最快记住高射炮的射程参数。
“放!”
炮弹呼啸着穿过城门,首接命中最前面的坦克炮塔。
钢铁碎片混着日军士兵的肢体从舱盖里喷出来,后面的坦克慌忙后退,却被堵在狭窄的城门洞里动弹不得。
这时,架在民房屋顶上的MG34机枪突然开火,子弹像穿糖葫芦般扫过城楼上的日军机枪手,有个机枪手被拦腰打断,上半身挂在垛口上,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扣动扳机。′z¨h′aox^s·.?n\e/t`
攻城的士兵们踩着坦克残骸冲进街巷。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手榴弹爆破,而是用高射机枪平射开路12.7毫米子弹能轻松打穿日军的沙袋工事,甚至能在砖墙上打出拳头大的窟窿。
有个叫王二柱的机枪手,把高射机枪架在一辆废弃的黄包车上,推着车在巷子里游走射击,子弹打在日军的钢盔上,迸出的火花照亮了他沾满血污的脸。
日军的炮兵大队在城北的天主教堂里负隅顽抗。
他们的九二式步兵炮正对着街道轰击,炮弹在路面上炸出一个个弹坑。
张自忠站在街角的茶馆里,看着地图对参谋官说:“让150毫米重炮把教堂的钟楼敲掉,那是他们的观察哨。”
三发炮弹过后,教堂的钟楼轰然倒塌。
躲在里面的日军观察员连惨叫都没发出,就被埋在砖石堆里。
失去指挥的炮兵们顿时乱了阵脚,有个炮手刚把炮弹塞进炮膛,就被远处飞来的88毫米炮弹连人带炮炸成了碎片,炮轮飞出去砸在对面的戏楼柱子上,震得“忠义千秋”的匾额落了下来。
夜幕降临时,枣阳城里的枪声渐渐集中到日军师团部所在的城隍庙。
师团长松井躲在大殿的神龛后面,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枪声,手里的指挥刀在香案上划出杂乱的刻痕。
他刚收到电报,援军被33集团军的侧翼部队死死挡在城外,而城里的士兵己不足三千,弹药只够支撑两小时。
突然,神像后面的砖墙被炸开个大洞。
88毫米高射炮的炮口从洞口探进来,炮口的火光映在神像的金脸上,显得格外狰狞。
“投降吧!”外面传来中国士兵的喊话,夹杂着MG34机枪的试射声。
松井猛地站起来,指挥刀指向洞口:“大日本皇军……”
话音未落,一梭子12.7毫米子弹穿透他的胸膛,鲜血溅在“天地正气”的匾额上。
他身后的参谋们刚要举枪,就被高射炮平射的炮弹连人带神龛炸成了粉末,城隍爷的泥像轰然倒塌,露出后面藏着的弹药箱那些原本准备用来巷战的手榴弹,此刻全成了陪葬品。
凌晨三点,最后一声枪响在城西的仓库里熄灭。
一个日军少佐躲在麻袋堆后面,被高射机枪的子弹打成了筛子,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发出去的电报。
仓库外,33集团军的士兵们正清点战果,有人发现角落里堆着日军的罐头,踢了一脚骂道:“就这破鱼罐头,也配跟咱们的牛肉罐头比?”
打扫战场时,李九思在城隍庙的废墟里捡到块怀表。
表盖里嵌着张日军军官的全家福,照片己被炮火熏得发黑。
他把怀表揣进兜里,转身看见王二柱正给高射机枪换枪管这个昨天还在巷子里推车射击的机枪手,肩膀被弹片划伤,却笑着说:“营长,这枪真过瘾,比打兔子得劲!”
参谋官的统计数字很快送到张自忠手里:“总司令,共歼灭日军一万八千人,其中坦克大队全灭,炮兵大队只剩西门炮,缴获的弹药够咱们再打三次枣阳!”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咱们牺牲六千,正好一比三!”
张自忠走到城墙边,看着士兵们在城楼上升起国旗。
晨风吹动旗帜,露出下面新刻的石碑:“民国二十九年五月十二日,33集团军收复枣阳。”
石碑旁堆着日军的钢盔,每个盔上都被士兵们用刺刀刻了个五角星。
三天后,《大公报》的号外再次席卷全国。
头版标题用烫金大字写着:《枣阳光复!33集团军再创辉煌,以一敌三歼敌万余!》,旁边配着张自忠在城楼上敬礼的照片,他身后的88毫米高射炮正对着天空,炮口还缠着硝烟。
报道里详细列举了武器优势:“……12.7毫米高射机枪平射如割草,88毫米高射炮击毁坦克如敲罐,150毫米重炮轰塌工事如摧枯。我军将士凭借精良装备,三日下枣阳,创抗战以来最优消耗比!”最后一段写道:“张自忠将军用兵如神,临阵指挥若定,实乃我军之将星,民族之脊梁!”
重庆的国民政府礼堂里,蒋光头看着报纸对身边人说:“自忠此次,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他当即下令授予张自忠“青天白日勋章”,并通电全国嘉奖33集团军。
延安的报纸转载了战斗经过,特意提到:“33集团军的胜利证明,只要有先进装备与英勇意志,倭寇必败!”
各根据地的兵工厂里,工人们看着报纸加班加点,有人在机床旁贴了张纸条:“向33集团军学习,造出更好的武器!”
枣阳城里,百姓们带着鸡蛋和馒头来慰问士兵。
一个白发老太太摸着高射炮的炮身,颤声道:“这铁家伙真厉害,比咱庙里的菩萨还管用!”
士兵们笑着把牛肉罐头塞给孩子,看着他们举着罐头欢呼,眼里的光芒比炮口的火光还亮。
张自忠站在城楼上,手里捏着两份报纸。
远处的天空飞过一群水鸟,他想起林峰临别时的话,突然对着东方敬了个军礼。
风掀起他的将官服,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衣那是他从快活铺穿到现在的,衣襟上还沾着襄河的泥点。
“总司令,下一步打哪里?”李九思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张自忠转过身,指着地图上的襄阳:“告诉弟兄们,吃饱喝足,咱们去端鬼子的老窝!”
城楼下,5万士兵齐声呐喊,声浪震得城墙都在发抖。
阳光下,他们的钢盔和武器汇成一片金属的海洋,那是用胜利铸就的信心,是中华民族在烽火中淬炼出的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