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定量下降·贾张氏巧思
贾张氏看着儿子意气风发地踏上求学之路,心里那块悬了许久的大石头,终于“咚”地一声落了地。_比_奇`中?文_网/\最+新?章·节¨更`新,快?
家里少了贾东旭这个壮劳力,但多了春妮儿这个勤快帮手,日子倒也没乱。春妮儿手脚麻利,眼里有活,把棒梗和小当照顾得妥妥帖帖,家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秦淮茹安心养胎,晚上去夜校上课,回来还能辅导一下春妮儿认字,家里气氛温馨又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下午,街道办的王主任带着两个干事,敲着锣,在西合院门口的空地上召集居民开会。
“各位街坊邻居!大家安静一下!”王主任拿着铁皮喇叭,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沉重,“今天召集大家来,是传达上级一个重要通知!”
人群安静下来,都竖起耳朵听着。
“根据上级指示和当前国家粮食供应情况”王主任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从下个月开始,咱们街道所有居民的口粮定量要进行调整!每人每月的粮食供应标准,要适当降低!”
“哗”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啥?降口粮?”
“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我家孩子正长身体呢!”
“安静!安静!”王主任提高音量,“大家不要慌!困难是暂时的!国家也在想办法!我们要理解支持!勒紧裤腰带共渡难关!”
他详细说明了新的定量标准,大人小孩都降!细粮比例更是大幅缩减!,又强调了一番“节约粮食”“共克时艰”的道理,便带着干事匆匆离开了。留下满院子愁云惨淡的邻居,唉声叹气,议论纷纷。
秦淮茹挺着己经显怀的肚子,站在人群后面,脸色“唰”地一下白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心里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慌又怕。降口粮?还降这么多?家里现在五口人吃饭!棒梗小当正长身体!我还怀着俩孩子这可怎么办?
她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贾张氏正抱着小当,春妮儿在收拾碗筷。
“妈”秦淮茹的声音带着颤抖,“街道通知了,下个月开始降口粮了!”
贾张氏抬起头,脸上没什么意外,只是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知道了,刚才听前院吵吵就猜到了”
“妈这可怎么办啊?”秦淮茹走到炕边坐下,眼圈有点红,“定量本来就紧巴巴的,现在又降了这么多,棒梗小当还在长,我这肚子里还有两个,这粮食怎么够吃啊?”
她越说越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东旭又不在家,我真怕”
“怕啥!”贾张氏打断她,声音沉稳有力,“天塌不下来!有妈在呢!”
她把小当递给春妮儿:“春妮儿,带小当去里屋玩会儿!”
“哎!”春妮儿懂事地抱着小当进了里屋。?2:?@8]/.看¨a\书×网?`?免?费?阅%?读?{′
贾张氏走到秦淮茹身边坐下,拍了拍她的手:“淮茹别慌!粮食的事妈有办法!”
“有办法?”秦淮茹抬起泪眼,疑惑地看着婆婆。
贾张氏压低声音,凑近她耳边:“妈认识几个跑黑市的路子,虽然风险大但关键时候能弄到点粮食!”
“黑市?!”秦淮茹吓了一跳,声音都变了调,“妈那可是犯法的!抓到了要坐牢的!”
“嘘!小点声!”贾张氏瞪了她一眼,“妈知道!所以才说风险大!但现在这情况,不弄点粮食家里老小怎么活?尤其是你怀着俩孩子,营养跟不上可不行!”
她看着秦淮茹苍白焦虑的脸,语气坚定:“这事你别管!也别问!妈来安排!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秦淮茹看着婆婆那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的样子,心里头稍微安定了一些,但担忧和恐惧并未完全散去。
夜深人静,西合院陷入沉睡。贾张氏像一只灵巧的猫,悄无声息地溜下炕。她来到后院地窖口。
地窖口盖着一块厚重的木板。贾张氏费力地挪开木板,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她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顺着木梯爬了下去。
贾张氏用手电筒照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
她意念沉入空间深处那堆积如山的粮食仓库。金灿灿的小麦饱满的玉米粒圆滚滚的大豆雪白的大米应有尽有!
“哗啦啦”意念微动!只见地窖角落里,凭空出现了一袋袋鼓鼓囊囊的粮食口袋!小麦!玉米!大豆!甚至还有一小袋白花花的大米!
贾张氏动作飞快,把那些破筐烂麻袋挪开,将一袋袋粮食整齐地码放在最里面最阴暗的角落。然后用那些破麻袋烂草席仔细地盖在上面,伪装成堆放杂物的样子。
不一会儿,地窖角落里就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杂物堆”,下面却藏着足够贾家老小吃上大半年的口粮!
她爬出地窖,盖好木板,又搬了些杂物压在上面,确保看不出任何破绽。)我,的!+书±£城?§1?首_发a做完这一切,她才松了口气,抹了把额头并不存在的汗。
第二天一早,贾张氏就把秦淮茹和春妮儿叫到后院地窖口。
“淮茹,春妮儿你们看!”贾张氏费力地挪开木板和杂物,指着下面,“妈昨晚托人弄了点粮食,放下面了!”
秦淮茹和春妮儿探头一看,都惊呆了!只见地窖角落里,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
“妈!这么多?!”秦淮茹又惊又喜,声音都发颤了。
“大娘!您太厉害了!”春妮儿也瞪大了眼睛。
贾张氏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嘘!小点声!这事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明白吗?”
秦淮茹和春妮儿用力点头,脸上是既紧张又兴奋的表情。
“以后家里粮食不够了,就悄悄下来拿!”贾张氏叮嘱,“一次别拿太多!细水长流!还有”
她看着秦淮茹,语气严肃:“淮茹,你怀着俩孩子营养必须跟上!该吃的不能省!但也不能太招摇!明白吗?”
秦淮茹摸着肚子,用力点头:“妈,我明白!”
粮食危机暂时解除,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秦淮茹怀着双胞胎,胃口大,营养需求高。可如果天天吃白面馒头大米饭,甚至偶尔炖点肉,那香味飘出去,邻居们鼻子比狗还灵,肯定会起疑心!
贾张氏琢磨开了。得想个办法!既要让淮茹吃好营养跟上又不能太显眼!味道还不能太香引人注意!
她想起了以前在乡下时,听老人说过的一些“粗粮细作”的法子。对!把粗粮做得精细点,看着不起眼,吃着有营养,味道还不大!
她回到自己屋,插上门闩,从空间里“拿”出了一本书《民间巧妇食谱》,里面记载了不少用粗粮制作美味又营养食物的方法。
“春妮儿!来!跟大娘学点新本事!”贾张氏招呼春妮儿。
“哎!来了!大娘!”春妮儿兴奋地跑过来。
“今天教你几个吃食,这第一个是这个玉米面发糕!”贾张氏边说边去找玉米面袋。
“玉米面发糕?”春妮儿好奇地问,“咋做?”
“简单!”贾张氏舀了一瓢玉米面,“玉米面用温水和开!加点白糖,再打两个鸡蛋搅匀了!让它发一会儿!”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金黄的玉米面糊糊里,打入两个新鲜的鸡蛋,撒上一点点白糖,搅拌均匀,放在温暖处发酵。
“等它发起来,有点蜂窝眼了,就倒进蒸屉里铺平!”贾张氏把发好的面糊倒进垫了湿布的蒸屉里,“大火蒸二十分钟!”
不一会儿,锅里冒出热气,一股淡淡的带着玉米清甜和微微蛋香的蒸汽弥漫开来,味道很温和,一点也不冲鼻。
“好了!”贾张氏揭开锅盖,一块金灿灿蓬松暄软的玉米面发糕出现在眼前!她切了一块递给春妮儿:“尝尝!”
春妮儿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哇!大娘!真好吃!又软又香!一点也不像粗粮!”
“还有这个!”贾张氏又翻到一页,“高粱米枣泥窝窝头!”
“高粱米还能做窝窝头?”春妮儿更惊奇了。
“把高粱米磨成细粉!”贾张氏找到磨好的高粱粉袋,从里面舀了几瓢,“加点热水和成面团!再把红枣煮熟去核捣成枣泥!”
她灵巧地把高粱面团分成小剂子,压扁,包入一团香甜的枣泥,再团成窝窝头的形状。
“上锅蒸熟!”贾张氏把窝窝头放进蒸屉,“这枣泥是甜的,自带香味不用加糖!蒸出来味道也很淡!”
蒸好的高粱米枣泥窝窝头,颜色深红发亮,掰开一看,里面是暗红色的香甜枣泥。咬一口,高粱米的独特香气混合着枣泥的甘甜,口感扎实又营养丰富,关键是,蒸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味道飘出去!
“好吃!”春妮儿吃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大娘!您真厉害!”
“还有这个豆面野菜团子!”贾张氏兴致勃勃,“豆面和玉米面掺一起!加点盐!用开水烫熟!揉成面团!”
她又从后院地里摘了一把鲜嫩的荠菜,洗净切碎,拌上一点点香油和盐。
“把野菜包进面团里团成团子!上锅蒸!”贾张氏动作麻利。
蒸好的豆面野菜团子,外表灰扑扑的,看着就是普通的粗粮团子。但掰开一看,里面是翠绿的野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吃起来,豆面的香醇和野菜的清新完美结合,口感丰富,营养均衡。蒸制过程中,只有一点点野菜的清香味,混在蒸腾的水汽里,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大娘!您咋懂这么多花样啊?”春妮儿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张氏得意地笑了:“老辈子传下来的智慧!日子难的时候就得琢磨怎么把粗粮做出花来!既填饱肚子又不缺营养!”
有了这些“粗粮细作”的法宝,贾家的饭桌顿时丰富起来。金黄的玉米面发糕深红的高粱米枣泥窝窝头灰扑扑却内藏乾坤的豆面野菜团子掺了细玉米碴煮得稠稠的二米粥看着都是普普通通,甚至有点寒碜的粗粮饭食,但内里却藏着贾张氏精心调配的营养。
秦淮茹胃口大开,每顿都能吃不少。棒梗和小当也吃得香甜。春妮儿跟着贾张氏学,手艺也越来越好。
偶尔,贾张氏还会在晚上,等大家都睡了,偷偷给秦淮茹开个小灶:煮一小碗加了红枣和红糖的荷包蛋,或者一小盅只放了几片姜和盐的清鸡汤,让她悄悄喝下补身子。那香味,被关紧的房门和夜色掩盖,消散得无影无踪。
这天中午,贾张氏刚蒸好一锅高粱米枣泥窝窝头,淡淡的甜香混着水汽飘散在院子里,不算浓烈。
前院三大爷闫埠贵吸着鼻子溜达过来:“哟!贾嫂子!又蒸窝窝头呢?闻着还挺香!”
贾张氏面不改色,拿起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窝窝头递过去:“三大爷!尝尝?自家磨的高粱面加了点晒干的野菜提提味!”
闫埠贵接过来,掰开一看,里面是暗红色的馅:“哟!这是啥?”
“枣泥!”贾张氏笑道,“秋天在城外摘的野枣晒干了存的!捣碎了包进去有点甜味孩子爱吃!”
闫埠贵咬了一口,点点头:“嗯!是有点甜!不错!不错!贾嫂子您真是会过日子!”
看着闫埠贵拿着窝窝头满意地走了,贾张氏和屋里的秦淮茹春妮儿相视一笑,都松了口气。
饭桌上,棒梗一手抓着玉米面发糕,一手拿着高粱米窝窝头,吃得满嘴香:“奶奶!这个黄黄的糕好吃!这个红红的窝窝头也好吃!”
小当也咿咿呀呀地伸着小手要。
秦淮茹胃口很好,一连吃了两个窝窝头,又喝了一大碗稠稠的二米粥,脸上泛着健康的红晕。她摸着肚子,感受着里面两个小家伙的动静,心里头暖暖的,充满了感激。
贾张氏看着一家人吃得香甜满足的样子,再看看秦淮茹日渐红润的脸颊和鼓起的肚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这就对了!粗粮细作!营养藏里面!味道不招摇!淮茹营养跟上了!孩子也长得好!邻居还挑不出毛病!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饭桌上金黄的深红的灰扑扑却充满温情的粗粮饭食,也照亮了贾家这个小小屋檐下,用智慧和空间金手指共同守护的充满烟火气的安稳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