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顶吹转炉成功,贾家族老进城
腊月里的寒风,像裹了冰碴子的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五¢4¢看¨书,冕废!跃_渎?四合院里的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张牙舞爪。可轧钢厂东头那块空地上,却像烧开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儿,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一座比贾东旭后院小棚子里那个“宝贝疙瘩”大了整整十倍的钢铁巨兽,拔地而起!炉体高大敦实,外面裹着厚厚的耐火砖,顶上伸出一根粗壮的钢管,连接着嗡嗡作响的大型鼓风机。炉膛口敞开着,像一张等待吞噬的巨口。
炉子周围,围满了人。杨厂长亲自坐镇,背着手,眉头紧锁,眼神锐利。王师傅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站在贾东旭身边,用力拍着他的肩膀,低声叮嘱:“东旭!别紧张!按你那小炉子的路子来!稳着点!”
贾东旭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胸前别着闪亮的厂徽,脸上带着紧张又兴奋的红晕,手心全是汗。他用力点头:“嗯!王师傅!我知道!”
技术科的工程师们拿着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修改标记!),围在一旁,小声讨论着。厂里的工人们,挤在警戒线外,伸长了脖子,好奇又期待地看着。这可是厂里的大事!贾东旭这小子琢磨出来的“顶吹”新法子,今天要见真章了!
“准备点火!”杨厂长一声令下,声音洪亮,穿透了寒风。
贾东旭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脏,走到控制台前。他按照无数次在小炉子上演练过的步骤,沉稳地操作起来。
打开底部鼓风阀门!炉膛里预先铺好的引火柴“轰”地一声燃起熊熊火焰!
调整鼓风机功率!火焰稳定燃烧!
最关键的一步!贾东旭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屏住呼吸,缓缓打开了顶部那根粗大管道的阀门!
“嗡!”
大型鼓风机发出低沉的咆哮!一股强劲的气流,通过顶部的管道,猛地灌入炉膛!
奇迹发生了!
炉膛里原本向上乱蹿的橘红色火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地按了下去!火焰瞬间被压缩翻滚旋转!颜色由橘红迅速转变为炽烈的白炽!整个炉膛内部,仿佛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剧烈燃烧的炽热火球!发出低沉的“隆隆”声,像沉睡的巨兽在苏醒!
更神奇的是,烟囱里冒出的烟,不再是滚滚黑烟,而是淡淡的青灰色!炉壁周围飞扬的煤灰也少了很多!
“成了!成了!”王师傅激动得直拍大腿!
“好!好!”杨厂长紧锁的眉头舒展开,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围观的工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贾东旭!好样的!”
“顶吹!真神了!”
贾东旭站在炉前,看着炉膛里那团驯服高效猛烈燃烧的火焰,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眼眶瞬间就红了!成了!真的成了!他做到了!
接下来是加料冶炼。一车车废钢边角料被投入炉膛。在顶吹气流的强力作用下,炉温迅速升高!废钢在高温下迅速熔化沸腾!冶炼时间,比传统的底吹炉子,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第一炉通红的钢水,带着耀眼的光芒和灼人的热浪,从炉口倾泻而出,注入巨大的钢水包时,整个现场沸腾了!
“成功了!”
“顶吹转炉!成功了!”
杨厂长激动地握住贾东旭的手:“东旭同志!好样的!你为国家为咱们厂立了大功了!”
贾东旭激动得说不出话,只会用力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轧钢厂,也飞到了工业部。
几天后,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驶进了轧钢厂大门。工业部的领导和几位专家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围着那座巨大的顶吹转炉,仔细查看,详细询问。贾东旭被叫到跟前,紧张又激动地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原理(虽然有些磕巴,但条理清晰!)。
专家们听完,脸上都露出了赞许和震惊的表情。_天禧′小_说?蛧·′埂,新`最′筷·
“了不起!贾东旭同志!你这个‘氧气顶吹转炉’(专家给正式命名了!)的想法,具有开创性意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用力拍着贾东旭的肩膀,“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这是炼钢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啊!”
又过了几天,轧钢厂大礼堂里,张灯结彩,气氛热烈。全厂职工大会正在召开。
主席台上,杨厂长红光满面,声音洪亮:“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厂氧气顶吹转炉试验,圆满成功!同时宣布一个特大喜讯!”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声音带着激动:“工业部决定!授予我厂钳工车间贾东旭同志‘技术革新标兵’称号!并给予全厂通令嘉奖!”
“哗!”台下掌声雷动!
贾东旭在工友们的簇拥下,晕乎乎地走上主席台。杨厂长亲自把红彤彤的奖状和一个厚厚的信封(奖金!)递到他手里。
“东旭同志!再接再厉!”杨厂长用力握着他的手。
“谢谢厂长!谢谢大家!”贾东旭声音哽咽。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大会快要结束时,厂党委李书记(平时很严肃!)快步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印着红字的大信封,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庄重。
“同志们!静一静!”李书记的声音有些发颤,“下面宣布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消息!”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李书记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印着红头的信纸。他清了清嗓子,用无比庄重和崇敬的语气,一字一句地念道:
“轧钢厂党委并转贾东旭同志:”
“欣闻你厂贾东旭同志,在技术革新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成功研制出具有重大意义的‘氧气顶吹转炉’技术,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此嘉奖!”
“希望贾东旭同志,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国家建设再立新功!”
“此致革命的敬礼!”
落款处,是一个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签名!
当李书记念出那个名字时,整个大礼堂,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紧接着,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震得屋顶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
“我的天!是那位首长!”
“贾东旭!了不得啊!”
“咱们厂出大人物了!”
贾东旭站在台上,整个人都懵了!他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心脏“砰砰”狂跳,像要跳出胸膛!他他收到了那位的亲笔嘉奖信?!这这是真的吗?!
他下意识地看向台下的王师傅。王师傅也激动得满脸通红,正用力地朝他挥手,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喊:“好小子!出息了!”
贾东旭的眼泪,“唰”地一下,再也控制不住,汹涌而出!他紧紧攥着那封沉甸甸的嘉奖信,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又轻飘飘的像踩在云彩上!
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炸翻了整个四合院!
贾东旭捧着那封嘉奖信(用红绸子包着!像捧着圣物!)回到四合院时,院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前院三大爷中院二大爷后院一大爷,还有左邻右舍的大妈小媳妇儿,全都伸长了脖子等着!
“东旭!回来啦!”
“快!让我们看看!嘉奖信!”
“哎呦!了不得!了不得!”
贾东旭被众人簇拥着进了院,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他把嘉奖信小心翼翼地展开(只敢展开一点点!),让邻居们瞻仰那神圣的签名和鲜红的印章。
“我的老天爷!真是那位的亲笔啊!”三大妈捂着胸口,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东旭!你可真是给咱们四合院长脸了!”二大爷用力拍着贾东旭的肩膀。,3/3.k?a¨ns_h,u¨.\c`om_
“东旭哥!你太厉害了!”小年轻们一脸崇拜。
许大茂也挤在人群里,看着那封嘉奖信和贾东旭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头那叫一个酸溜溜!他撇撇嘴,转身钻回了自己屋。
聋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人群后面,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她看着被众人簇拥的贾东旭,再看看贾家那扇透着温暖灯光的屋门,心里头第一次,对贾张氏那个老婆子,生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贾家堂屋里,更是挤满了人。秦淮茹抱着小当(小家伙被吵醒了,好奇地睁着大眼睛!),芳茹抱着何晓,贾张氏抱着棒梗,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的笑容。
“妈!淮茹!芳茹!你们看!”贾东旭把嘉奖信捧到家人面前,声音哽咽,“那位首长给我写的嘉奖信!”
秦淮茹看着丈夫那副激动又骄傲的样子,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掉:“东旭你真棒!”
芳茹也激动地说:“东旭哥!你太厉害了!”
贾张氏抱着棒梗,看着儿子,再看看那封沉甸甸的嘉奖信,心里头那叫一个百感交集!
她强忍着眼泪,用力点头:“好!好!我儿子有出息!给老贾家争光了!”
她放下棒梗,转身走进厨房,从空间里“掏”出一瓶珍藏的茅台,又“掏”出几样硬菜(酱牛肉!盐水鸭!油炸花生米!)。
“今儿高兴!咱家好好庆祝庆祝!”贾张氏把酒菜端上桌,脸上笑开了花,“东旭!柱子!都过来!喝酒!”
傻柱也乐呵呵地凑过来:“哎!贾大妈!我也沾沾光!敬东旭哥一杯!”
贾东旭端起酒杯,看着满桌的人,再看看那封已经放在玻璃框里,挂在最显眼位置的嘉奖信,心里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和温暖。
“妈!淮茹!柱子!芳茹!”贾东旭举起酒杯,声音洪亮,“这杯酒敬大家!也敬那位首长!我贾东旭以后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首长的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支持!”
“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响起,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小的堂屋。窗外,寒风依旧凛冽,但贾家的灯火,却温暖得足以驱散所有的寒意。贾张氏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心里头那叫一个踏实和满足。
贾东旭收到那位首长亲笔嘉奖信的消息,像一阵旋风,不仅刮遍了轧钢厂和四合院,还顺着风,一路刮到了几十里外的贾家村。
贾家村的祠堂里,几位须发皆白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式长衫的族老,围着一张掉了漆的八仙桌,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几位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又难以置信的光芒。
“东旭这孩子真出息了!”族长贾太公(辈分最高!)抖着手里的信纸,声音发颤,“那位首长亲自嘉奖!这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是啊!太公!”另一位族老贾三爷(管着族里账目!)激动地拍着桌子,“咱们贾家祖坟冒青烟了!多少年没出过这么大人物了!”
“得去!得去看看!”贾太公一锤定音,“带上族里的后生!去城里!看看东旭!看看咱们贾家的好儿郎!也让城里人看看咱们贾家的风光!”
几天后,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四合院门口,呼啦啦涌进来一大群人!打头的是三位拄着拐杖穿着簇新棉布长衫的老者(贾太公贾三爷贾五爷!),后面跟着贾家二叔和七八个精壮的后生,有的挑着担子,有的背着包袱。一行人浩浩荡荡,带着一股子泥土和风尘的气息,瞬间打破了四合院的宁静。
“哎呦!这谁家亲戚啊?阵仗这么大?”三大妈正在水池边洗菜,抬头看见,惊得手里的菜都掉了。
“看着像是乡下来的”二大妈也凑过来看热闹。
“找谁的啊?”三大爷闫埠贵推了推眼镜,好奇地问。
领头的一个后生(贾东旭的堂弟贾东强!)嗓门洪亮:“请问贾东旭家在哪?我们是贾家村来的!族老们来看东旭哥了!”
“贾家村?族老?”闫埠贵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哦!找贾家!这边!这边!中院!西厢房!”
他赶紧热情地引路(心里盘算着:这么大阵仗贾家这是要发达啊!得搞好关系!)。
贾家堂屋里,贾东旭和贾张氏听到动静,赶紧迎了出来。一看这阵仗,贾东旭也懵了:“太公?三爷?五爷?二叔?你们怎么都来了?”
贾太公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上前,一把抓住贾东旭的手,老泪纵横:“东旭好孩子!你给咱们老贾家争光了!争大光了!那位首长都嘉奖你了!祖宗在天上都看着呢!”
贾三爷也激动地说:“是啊!东旭!族里都为你高兴!这不太公亲自带着我们来看看你!还有你媳妇儿孩子!”
贾张氏看着这阵仗,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面上却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哎呦!太公!三爷!五爷!二叔!快快屋里坐!外面冷!”
她赶紧招呼着族老们进屋,又对后面的后生们说:“辛苦辛苦!东西放厨房门口!快进来暖和暖和!”
堂屋里顿时挤得满满当当。三位族老被让到炕上坐,贾东旭和贾张氏陪着说话。秦淮茹挺着肚子,芳茹抱着何晓,也出来见礼。棒梗躲在奶奶身后,怯生生地看着这群陌生的“太爷爷”。
族老们看着贾东旭家窗明几净,孩子穿戴整齐,虽然屋子不大,但收拾得利利索索,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东旭媳妇儿好福气啊!儿女双全!”贾太公看着秦淮茹的肚子,夸赞道。
“是啊!一看就是有福的!”贾三爷也附和。
贾张氏心里翻了个白眼,嘴上却笑着:“托太公的福!”
寒暄过后,贾太公清了清嗓子,正色道:“东旭啊,这次族里来一是看看你,二是代表全族给你道贺!这是咱们贾家全族的荣耀!”
他朝贾东强使了个眼色。贾东强立刻把挑来的担子打开。嚯!里面是两只绑着脚还在扑腾的大公鸡(羽毛鲜亮!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一篮子圆滚滚的土鸡蛋(个头不小!),还有一大块用荷叶包着的腊肉(油汪汪的!散发着烟熏的香气!)。
“一点心意!给东旭媳妇儿补补身子!给孩子们添点吃食!”贾太公说道。
“太公!这太破费了!”贾东旭连忙推辞。
“应该的!应该的!”族老们异口同声。
贾张氏看着那两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和油汪汪的腊肉,心里头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响了起来。
她站起身,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太公!三爷!五爷!各位兄弟!大老远跑来!辛苦了!今儿中午都别走!就在家里吃!我这就去张罗!”
她转头对贾东旭说:“东旭!你陪着太公他们说话!我去弄饭!”
又对秦淮茹和芳茹说:“淮茹!芳茹!把孩子抱里屋去!别吵着太公!”
说完,贾张氏风风火火地钻进了厨房。
厨房门一关,贾张氏意念微动,进入空间。
她动作飞快:34;拿34;了一条肥美的大鲤鱼和一只最肥的老母鸡,又“摘”了几样水灵灵的蔬菜(黄瓜茄子豆角!),还“拿”了一大块上好的五花肉。最后,想了想,又“拿”了一小坛自酿的米酒。
意念退出空间,厨房的案板上水盆里,瞬间堆满了“凭空出现”的好东西!
贾张氏撸起袖子,开始大展身手!红烧肉(浓油赤酱!香气四溢!)!小鸡炖蘑菇(味道鲜美!)!清蒸大鲤鱼(淋上酱油!鲜掉眉毛!)!蒜泥拍黄瓜(清脆爽口!)!肉末茄子(油润下饭!)!醋溜豆角(酸香开胃!)!白面大馒头(蒸得暄软!)!一坛子米酒(拍开泥封!酒香扑鼻!)!
厨房里热火朝天,香气像长了翅膀,拼命往门缝外钻!
堂屋里,族老们和贾东旭聊着天,鼻子却不由自主地抽动着。
“嗯?这啥味儿?这么香?”贾三爷忍不住问。
“像是红烧肉?”贾五爷咽了口唾沫。
贾太公矜持地捋着胡子:“东旭妈手艺不错啊!”
贾东旭也有点懵,含糊道:“还…还行吧”
香气不仅飘满了贾家,也飘满了整个四合院!
前院中院后院,邻居们都被这霸道又诱人的香气勾得坐立不安!
“哎呦!贾家这是做啥呢?香死人了!”三大妈使劲吸着鼻子。
“红烧肉!小鸡炖蘑菇!还有鱼!”傻柱不愧是厨子,鼻子最灵,“贾大妈这手艺绝了!”
许大茂趴在自家窗户上,闻着那阵阵肉香,心里头那叫一个酸水直冒!
聋老太太也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门口,浑浊的老眼望着贾家方向,喉咙里“咕噜”一声。
就在贾家堂屋摆开两张桌子(主桌炕上!次桌地上!),菜香酒香弥漫,准备开席的时候。三大爷闫埠贵,手里提着一个用旧报纸包着的玻璃瓶子(里面是兑了水的散装白酒!),脸上堆着殷勤的笑容,掀开了贾家的门帘。
“哎呦!贾嫂子!忙着呢?”闫埠贵探头进来,眼睛飞快地在满桌的鸡鸭鱼肉上扫了一圈,喉结滚动了一下,“听说家里来贵客了?我特意过来看看!带了点薄酒给族老们助助兴!”
他说着,就要往屋里挤。
贾张氏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正好挡在闫埠贵面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和无奈,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屋里屋外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哎呦!三大爷!真不巧!”
她指了指屋里挤得满满当当的人:“您看!今儿是我们贾家族亲聚会!太公三爷五爷,还有族里的兄弟都在!这位置都坐满了!实在是挤不下了!”
她目光扫过闫埠贵手里那瓶寒酸的“薄酒”,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您这酒啊,心意我们领了!您还是留着自家慢慢喝吧!”
说着,她伸出手,看似客气,实则不容拒绝地把闫埠贵往外“请”了一步,顺手把门帘给放下了!
“砰!”
门帘隔绝了闫埠贵尴尬又错愕的脸,也隔绝了满屋的香气和热闹。
门外,闫埠贵端着那瓶兑水酒,站在寒风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屋里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像针一样扎在他耳朵里。
“太公!我敬您!”
“好酒!好菜!东旭他妈好手艺!”
“贾家兴旺啊!”
闫埠贵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狠狠瞪了那紧闭的门帘一眼,跺了跺脚,灰溜溜地拎着他的“薄酒”走了。
屋里,贾张氏像没事人一样,热情地给族老们布菜斟酒。
“太公!尝尝这红烧肉!炖得烂乎!”
“三爷!这鱼新鲜!您多吃点!”
“五爷!喝酒!自家酿的!甜着呢!”
族老们吃得满嘴流油,喝得满面红光,对贾张氏的“盛情款待”赞不绝口。
“东旭他妈!能干!持家有方!”贾太公打着酒嗝,竖起了大拇指。
“是啊!这菜做得比城里大饭店还好吃!”贾三爷也赞道。
贾张氏脸上笑开了花,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这顿饭,吃得值!面子里子,都赚足了!
贾东旭看着母亲游刃有余地应付着族老,再看看满桌丰盛的菜肴和族老们满足的笑容,心里头充满了自豪和感激。
秦淮茹带着棒梗,坐在里屋炕上,听着外面的热闹,闻着飘进来的饭菜香,嘴角也挂着温柔的笑。她知道,婆婆这是在给丈夫给这个家撑场面呢!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贾家的堂屋里,却暖意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肉香。贾张氏穿梭在席间,像一只精明又护巢的老母鸡,牢牢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