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发动机契机·‘灵感’迸发
1961年的尾巴尖儿,像根冻硬的冰溜子,悬在四九城灰蒙蒙的天空下,带着一股子刺骨的寒意和不安稳的躁动。·wode_s,h!uc/h?e+n?g,.!ne^t\三年困难时期到了最后一年,也是最难熬的一年。城里的供应越发紧张,粮店门口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人们的脸色也越来越差,浮肿的面孔下,眼神里除了饥饿,还多了些别的东西警惕焦躁,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戾气。
街上偶尔能看到零星的冲突,为了一小块掉在地上的窝头渣,为了排队时谁插了队,甚至为了一个眼神不对付,就能吵起来,打起来。风声也紧,各种小道消息在胡同里乱窜,说哪里哪里又闹事了,哪里哪里又抓人了,听得人心惶惶。
四合院里,气氛也绷得紧紧的。易中海家自从收养了三个孩子,倒是添了不少生气。易招娣带着两个弟弟,在易中海和一大妈的精心照料下,小脸圆润了些,胆子也大了点,开始在院子里跑跑跳跳,清脆的笑声成了这沉闷四合院里难得的亮色。
易中海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是真心的那种,看着孩子们闹腾,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一大妈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但精神头十足,见人就夸孩子懂事。后院聋老太太那间小屋,依旧门窗紧闭,像个沉默的堡垒,但傻柱送饭进去时,偶尔能听到里面传出老太太含混不清的嘟囔:“点心…点心”,声音里带着点委屈巴巴的执拗。
贾家小槐花和小石头长得白白胖胖,成了院里最招人稀罕的娃娃。棒梗上学懂事,小当也乖巧。秦淮茹的身子骨彻底养了回来,虽然清瘦,但脸色红润,眼神明亮。
可贾张氏心里头,那根弦却越绷越紧。不为别的,就为贾东旭那份工作!
贾东旭现在是轧钢厂技术科的技术员,还因为之前那个“自动送料小模型”得了奖,在厂里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技术尖子”。这本来是好事,可坏就坏在,这“技术尖子”的名头,让他成了厂里的“香饽饽”出差!
厂里设备老旧,各地分厂协作单位技术力量薄弱,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喜欢往总厂打报告,点名要“技术支援”。贾东旭年轻技术好,自然成了出差名单上的常客。
短短几个月,贾东旭已经跑了三趟外差了!一次是去河北一个偏远的分厂解决机床故障,一次是去山西一个煤矿机械厂搞技术培训,最近一次更远,是跟着厂里一个技术小组去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援!每次出差,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个多月!每次回来,人都瘦一圈,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风霜,还总跟家里人轻描淡写地说路上“没事”“挺顺利”。
可贾张氏是谁?她那双眼睛,毒着呢!
她能从儿子眼底深处看到那抹挥之不去的后怕和紧张!能从儿子偶尔提及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那些没说的惊险火车上拥挤混乱,差点被挤下站台;路上遇到拦车检查,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在分厂调试设备,差点被失控的齿轮绞了手;回程路上,亲眼目睹了因为抢粮引发的骚乱,人群像疯了一样
每次贾东旭出差,贾张氏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悬在半空,直到看到儿子全须全尾地回来,才能落地。¢齐.盛+晓`税枉_+毋′错\内.容可下一次出差通知一来,那心又立刻提到了嗓子眼!
这天晚上,贾东旭下班回来,脸色有点不太好看,吃饭时也心不在焉。
“东旭咋了?厂里有事?”秦淮茹给他夹了一筷子咸菜,关切地问。
贾东旭扒拉着碗里的稀粥,犹豫了一下,才闷闷地说:“嗯科长今天找我谈了话”
“啥事?”贾张氏心里“咯噔”一下,放下筷子,盯着儿子。
“说西南那边有个三线建设的配套厂子,新上的一条生产线老是出问题影响进度”贾东旭声音低沉,“他们打报告点名要厂里派技术骨干去支援解决”
他顿了顿,抬头看了看母亲和妻子担忧的眼神,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科长意思想让我去”
“啥?”秦淮茹手里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脸瞬间白了,“西南?那么远?听说那边路不好走还不太平”
贾张氏没说话,脸色沉得像水,心里头那根弦,“嘣”地一声,断了!
她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崎岖险峻的山路,混乱拥挤的车站,饥饿疯狂的人群,还有那些道听途说的关于路途不太平的可怕传言
可她能说什么?她能拦着不让儿子去?那是组织任务!是支援三线建设!是政治任务!贾东旭是党员,是技术骨干,他能说不去?
贾东旭看着母亲铁青的脸色和妻子苍白的脸,心里也不好受,他勉强笑了笑,试图安慰:“妈淮茹你们别担心,科长也就是提了一嘴还没定呢,再说厂里技术好的又不止我一个”
“可科长点名要你”秦淮茹的声音带着哭腔。
贾东旭沉默了。他知道,科长既然找他谈话,那这事八九不离十了。他作为党员,作为厂里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这种时候,没有退缩的理由。
一顿饭吃得味同嚼蜡。夜里,贾张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小槐花和小石头在她身边睡得香甜,发出均匀的呼吸声。窗外寒风呼啸,像野兽在呜咽。
她意念沉入空间深处那浩瀚如烟海的资料库。那些超越时代的图纸公式技术文档,像星辰般在她意识中闪烁。她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让贾东旭名正言顺地留在厂里留在四九城的理由!一个能让他“重要”到厂里舍不得放他出差甚至需要他“坐镇”的理由!
她的意念飞快地掠过那些复杂的机械图纸化工流程电子线路最终,定格在一份关于“内燃机燃烧效率优化与结构改进”的综合性技术方案上。这份方案并不算最前沿,但胜在思路清晰,改进点明确,而且以这个年代的材料和工艺水平,有实现的可能!最关键的是,它针对的正是轧钢厂运输队那些老掉牙油耗高故障多效率低下的苏式卡车发动机!
第二天一早,贾张氏从空间书堆角落里扒拉出一个落满灰尘边角都磨破了的旧笔记本。她拿着笔记本,走到正在吃早饭的贾东旭面前。/卡?卡小^税?惘`?已_发?布`最_辛\蟑踕_
“东旭”贾张氏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拍了拍上面的灰。
“妈?这是”贾东旭疑惑地看着那个破本子。
“你爸以前留下的”贾张氏脸上带着一种“努力回忆”的表情,语气低沉,“他年轻时候在老机械厂当学徒跟过一个留过洋的老师傅学修车,这本子是他记的笔记里面好像有些关于汽车发动机的东西”
她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几页画着潦草示意图写着密密麻麻公式和说明的地方:“喏就这儿你爸当年就爱琢磨这些,他说厂里那些老嘎斯车费油没劲毛病多,他就瞎琢磨想改进改进可惜后来没机会弄”
贾张氏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你现在不是搞技术吗?看看这上面写的东西有没有点用?要是能琢磨出点名堂也算是圆了你爸的念想”
她把笔记本推到贾东旭面前。
贾东旭看着那本破旧的笔记本,再看看母亲脸上那混合着怀念和期盼的神情,心里一热。他放下筷子,郑重地接过笔记本:“妈我看看!”
他随手翻开一页,目光扫过那些看似潦草实则蕴含着精妙思路的示意图和公式说明。起初只是带着点好奇和完成母亲心愿的随意,但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眼神越来越专注,呼吸也不自觉地屏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份极其详尽思路清晰针对gaz51发动机的改进方案!
优化燃烧室形状,提高压缩比?
改进凸轮轴设计,优化进排气相位?
强化冷却系统,解决老发动机过热问题?
甚至还有关于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小幅度提升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同时显著降低油耗的具体措施!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激动!这笔记本上记载的东西,虽然有些地方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显得有些“异想天开”,但核心思路和关键改进点,简直直指当前国产仿制发动机的痛点!如果能验证成功,哪怕只实现一部分,对厂里那些天天趴窝油耗惊人的老卡车来说,都是天大的福音!
“妈!”贾东旭猛地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这笔记太太重要了!爸他真是天才!”
贾张氏心里松了口气,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那种“我只是完成老伴遗愿”的淡然表情:“有用就好,你爸要是知道你能接着研究肯定高兴”
“妈!我得赶紧去厂里!”贾东旭饭也顾不上吃了,抓起笔记本就要往外冲,“我去找耿教授!让他看看!这东西价值太大了!”
“哎!等等!”贾张氏叫住他,语重心长地叮嘱,“东旭记住!这是你爸的心血!你研究归研究但要稳当!别冒进!跟耿教授好好商量!一步一步来!明白吗?”
“嗯!妈!我明白!”贾东旭用力点头,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抱着笔记本,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家门。
机械技术学院,耿教授的办公室。
耿教授(机械技术学院资深教授!头发花白,戴着厚底眼镜!)起初对贾东旭火急火燎拿来的“家传秘籍”颇不以为然。他慢条斯理地接过那本破旧的笔记本,推了推眼镜,随意地翻看着。
“东旭啊你父亲当年也是个爱钻研的人呐”耿教授语气带着点长辈的慈祥,但眼神里透着不以为然。
但看着看着,耿教授脸上的随意消失了。他翻页的速度越来越慢,眉头越皱越紧,眼神越来越亮,最后干脆把眼镜摘下来,凑近了仔细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这燃烧室形状优化思路妙啊!”他喃喃自语。
“凸轮轴相位调整这个角度计算精准!”他猛地一拍桌子!
“冷却系统强化结构改动简单有效!”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思路!”耿教授猛地转过身,眼睛放光地盯着贾东旭,“东旭!你父亲当年要是有条件继续研究,绝对是发动机领域的大才啊!可惜可惜了!”
他一把抓住贾东旭的肩膀:“这笔记太宝贵了!虽然有些地方受限于当时的认知,但核心思路绝对是超前的!对我们现在改进那些老发动机有重大参考价值!”
耿教授越说越激动:“东旭!这个项目我们必须搞起来!我亲自牵头!你是主要执行人!我们就以厂里那几台老嘎斯车为试验对象!争取搞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要是成功了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贾东旭强压住心头的激动,用力点头:“教授!我听您的!保证完成任务!”
从这天起,贾东旭彻底“焊”在了轧钢厂和技术学院。
白天,他在厂里技术科的绘图室资料室车间里连轴转。晚上跟着耿教授一起,反复研究那本“家传秘籍”,结合现有条件,细化改进方案,绘制更精确的图纸,计算更严谨的数据。他抱着厚厚的俄文技术手册啃,遇到不懂的,就跑去请教耿教授或者厂里经验最老道的八级钳工师傅。
他常常在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待到深夜。那里有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做一些基础的验证实验。昏暗的灯光下,他对着图纸写写画画,对着零件反复测量比对,脸上沾着机油也顾不上擦,眼睛里却燃烧着专注和热情的火苗。
周末?不存在的!贾东旭的字典里暂时没了这个词。他脑子里全是气缸活塞凸轮轴进排气门连回家吃饭都是匆匆扒拉几口,又立刻抱着图纸和笔记本跑回厂里或学校。
棒梗和小当想找爸爸玩?爸爸不是在画图就是在看书。秦淮茹心疼丈夫,也只能默默地把饭菜热了又热。贾张氏抱着小槐花和小石头,看着儿子那副废寝忘食的样子,心里头那点担忧,终于慢慢落回了肚子里。
一个月后。
轧钢厂运输队停车场。几辆经过“魔改”的老嘎斯卡车一字排开。发动机盖打开着,露出里面被精心改造过的“心脏”。
耿教授贾东旭厂里几位技术骨干运输队的队长和几位老司机,都围在旁边,气氛紧张又期待。
“开始测试!”耿教授一声令下。
老司机们跳上驾驶室,发动引擎。
“轰轰轰”
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响起,比改造前明显更顺畅更浑厚!
“怠速稳定!”
“油门响应快多了!”
“听听这声音多带劲!”
老司机们一边操作,一边兴奋地报告着。
紧接着是路试。载重爬坡测试!油耗测试!连续运行稳定性测试!
一圈圈跑下来,数据不断汇总。
“报告!满载爬坡比以前快了将近三分之一!油门还有余量!”
“油耗初步测算下降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连续运行四个小时水温稳定!没开锅!”
耿教授拿着汇总的数据报告,手都在微微发抖,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狂喜:“好!好!太好了!东旭!我们成功了!这改进方案效果显著!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甚至超出!”
他用力拍着贾东旭的肩膀:“东旭!你和你父亲都是好样的!这功劳有你一大半!”
贾东旭激动得满脸通红,话都说不利索了:“教授是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轧钢厂。厂领导高度重视,立刻组织技术鉴定会,确认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巨大价值!决定在全厂运输队推广!并上报上级部门!
贾东旭的名字,再次在厂里响亮起来!这次,不再是“小有成绩”,而是“重大技术突破”!
这天下午,贾东旭刚和技术科的同事开完推广方案的讨论会,科长笑眯眯地把他叫到办公室。
“东旭啊坐!”科长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科长您找我?”贾东旭有点摸不着头脑。
“有个事跟你说一声”科长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西南那边那个支援任务厂里重新考虑了一下”
贾东旭心里一紧。
“觉得你现在手头这个发动机改进项目,是厂里当前的重点!推广工作千头万绪离不开你这个核心骨干!”科长语气肯定,“所以决定派老李带队去西南!你就安心留在厂里把咱们自己的项目搞好!搞扎实!”
贾东旭愣了一下,随即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轻松感和喜悦涌上心头!他猛地站起来:“谢谢科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走出科长办公室,贾东旭只觉得天都蓝了,空气都甜了!他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和妻子。
贾张氏正在院子里教小当认字“人”“口”“手”,看到儿子满面春风地回来,心里头那块悬了几个月的大石头,终于“咚”地一声,彻底落了地。
她脸上露出一个安心的从容的笑容,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历经风霜,却稳稳地扎根在泥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