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时髦贾太:带着空间闯四合院

第44章 回门,迁户口

  日子像翻书似的,哗啦啦就翻过了新的一页。/小_税!宅`/冕,费.岳读贾东旭和秦淮茹小两口新婚燕尔,蜜里调油,整天黏黏糊糊的,看得贾张氏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不过,舒坦归舒坦,她这当妈的,眼光得放长远。儿子在轧钢厂当学徒工,虽说有王大海这个八级工师傅罩着,但说到底,还是得靠手艺吃饭。儿媳妇秦淮茹呢,模样周正,性子温顺,手脚也勤快,可这年头,光会做家务可不行,城里头,有工作有学历的女人才真叫体面。

  这天吃过晌午饭,贾张氏把秦淮茹叫到堂屋。秦淮茹刚收拾完碗筷,手上还带着点水汽,脸上带着新媳妇特有的温顺和一点疑惑:“妈?您找我?”

  “淮茹啊,坐!坐!”贾张氏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妈跟你商量个事儿。”

  秦淮茹依言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得端端正正:“妈,您说。”

  贾张氏清了清嗓子,语气认真起来:“淮茹啊,你看现在城里头跟咱乡下不一样。这过日子光靠东旭那工钱紧巴巴的。妈寻思着你也不能总在家里待着。得学点本事!找个正经工作!”

  秦淮茹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小声说:“妈我能干啥呀?我大字不识几个”

  “所以啊!”贾张氏一拍大腿,“咱得学!妈教你!”

  “您教我?”秦淮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对!”贾张氏站起身,走到自己屋里(意念沉入空间!),从空间里“掏”出几本崭新的教材一本《识字课本》,一本《小学算术》。她特意选了封皮最朴素最不起眼的版本,撕掉了出版社标签。她把书放在秦淮茹面前。

  “喏!识字课本!算术!”贾张氏指着书,“从今儿个起每天吃过晚饭咱娘俩一起学!妈教你认字!教你算数!”

  秦淮茹看着那几本崭新的书,心里头又是激动又是忐忑。激动的是,婆婆竟然愿意教她认字!这在村里,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忐忑的是,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学得会吗?

  “妈我怕我笨学不会”秦淮茹小声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笨啥笨!”贾张氏一瞪眼,“谁生下来就会认字?都是学的!你年轻!脑子好使!肯定学得快!再说了”她放缓语气,带着点鼓励,“等学好了认字了会算数了妈托托人看能不能给你找个夜校或者扫盲班去考个证!有了证咱再想办法看能不能找个街道工厂或者供销社的活儿干干!那可就是正经城里工人了!”

  秦淮茹听着婆婆描绘的前景,眼睛越来越亮。.比奇·中+蚊徃首_发/街道工厂?供销社?那可是正经工作!能拿工资!吃商品粮!这诱惑太大了!她看着婆婆鼓励的眼神,心里头那股劲儿也上来了,用力点点头:“嗯!妈!我学!我一定好好学!”

  “好!有志气!”贾张氏满意地笑了,“那今儿个晚上咱就开始!”

  晚上,吃过晚饭,收拾停当。贾张氏把堂屋的八仙桌擦得干干净净,点上了煤油灯(空间超市拿的led充电台灯太显眼,不能用!)。昏黄的灯光下,贾张氏和秦淮茹并排坐着。贾东旭也好奇地凑过来看热闹。

  贾张氏翻开那本《识字课本》,指着第一页上大大的“人”“口”“手”几个字。

  “来!淮茹!跟着妈念!人!”

  “人”秦淮茹认真地跟着念。

  “口!”

  “口”

  “手!”

  “手”

  贾张氏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耐心地讲解着笔画顺序。秦淮茹学得格外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书页,嘴唇微动,小声地跟着念,手指还在桌面上笨拙地比划着。贾东旭在旁边看着,觉得挺有意思,也跟着瞎念。

  “妈!这‘手’字像不像五个手指头?”贾东旭指着书上的字问。

  “去去去!别捣乱!”贾张氏笑着拍了他一下,“你该干嘛干嘛去!别耽误你媳妇学习!”

  贾东旭嘿嘿一笑,挠挠头,上楼回自己屋也去学习了。

  秦淮茹看着丈夫的背影,又看看婆婆认真的侧脸,心里头暖暖的。她低下头,更加专注地跟着婆婆念:“人口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收拾停当,堂屋的八仙桌就成了临时的课堂。煤油灯下,贾张氏耐心地教,秦淮茹认真地学。从最简单的“人口手”,到“日月山水”,再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秦淮茹的进步很快,她脑子确实不笨,又肯下功夫,认的字越来越多,简单的加减法也能算得清楚了。贾张氏看着儿媳妇一天天进步,心里头那叫一个欣慰。这闺女,不仅勤快,还上进!是个好苗子!

  转眼就到了周日。^精?武?小.说′网!哽′芯′醉+全按规矩,新媳妇过门头一个周日,得回娘家“回门”。贾张氏早就盘算好了,这次回去,不光是为了礼节,还有件重要的事儿要办把秦淮茹的户口,从秦家村迁到城里来!

  一大早,贾张氏就起来了。她钻进厨房(意念沉入空间!),麻利地“掏”出回门礼:两包点心(包装撕了!),两条好烟(大前门!),两瓶好酒(茅台换瓶!),还有一大块足有五斤重的五花肉!又“掏”出一大包水果糖,准备给秦家村的孩子们分分。

  “东旭!淮茹!拾掇拾掇!准备走了!”贾张氏招呼着。

  “哎!妈!来了!”贾东旭和秦淮茹应着。

  贾东旭推着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把回门礼绑上去,秦淮茹也坐了上去。

  往秦家村奔去。秦淮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心情有点复杂。既高兴能回娘家看看爹娘,又有点紧张,不知道这次回去,会不会顺利帮她把户口迁出来。心里头盘算:这事儿,得先找秦家村的干部,开介绍信!秦父秦母那边,也得好好说道说道。

  到了秦家村,刚进村口,就引来一群看热闹的乡亲。

  “哎呦!淮茹回来啦!”

  “新姑爷!新姑爷!”

  贾东旭赶紧停下车,掏出水果糖分给孩子们。秦淮茹也笑着跟乡亲们打招呼。

  到了秦家门口,秦父秦母秦大壮夫妇秦小军早就等在门口了,脸上都笑开了花。

  “爹!娘!哥!嫂子!小军!”秦淮茹跳下车,眼圈有点红。

  “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秦母拉着闺女的手,上下打量,“瞧瞧!这才几天,气色更好了!城里水土就是养人!”

  “姐!姐夫!”秦小军凑过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那辆自行车。

  进了屋,寒暄了一阵。贾东旭把带来的回门礼拿出来:“爸!妈!一点心意!别嫌弃!”

  “哎呦!太客气了!”秦父看着那堆东西,尤其是那块油汪汪的五花肉,眼睛都直了,“这怎么好意思!”

  “应该的!应该的!”贾东旭摆摆手,“今儿个除了回门还有件正事儿想跟您二位商量商量。”

  “啥事儿?东旭你说!”秦父秦母赶紧坐直了身子。

  贾东旭看了看秦淮茹,又看向秦父秦母,语气认真:“爸!妈!淮茹现在是我的媳妇了。这户口还在咱秦家村呢。我想着能不能把她的户口迁到城里去?”

  “迁户口?”秦父秦母一愣,互相看了一眼。迁户口可是大事!农村户口迁到城里,那就是吃商品粮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闺女要是户口迁走了,以后……

  贾东旭看出他们的顾虑,接着说:“爸!妈!您二位放心!淮茹户口迁过去还是秦家的闺女!该孝敬您二老一点不少!逢年过节该回来还回来!只是这户口在城里以后找工作分粮票都方便!对淮茹对咱家都好!”

  顿了顿,看着秦父:“这事儿得村里开介绍信。您看能不能带我去找找村干部?”

  秦父一听这话,心里头那点顾虑也打消了。东旭说得在理!闺女户口在城里,能找工作,吃商品粮,那是享福!自己老两口,也不能拦着闺女奔好前程啊!

  “行!行!你说得对!”秦父一拍大腿,“走!我这就带您去村委会!找村长!”

  秦父带着贾东旭和秦淮茹,直奔村委会。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姓王,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服,正在屋里抽旱烟呢。一看秦父带着小夫妻二人进来,赶紧站起身。

  “老王叔!”秦父上前打招呼,“这是我女婿!城里来的!贾东旭!这是我闺女淮茹!”

  “哦!贾同志!你好你好!”王村长热情地招呼着。

  “王村长!您好!”贾东旭笑着上前,“今儿个来麻烦您个事儿。”

  “啥事儿?你说!”王村长很爽快。

  “是这样”贾东旭把想给秦淮茹迁户口的事儿说了一遍,“您看能不能给开个介绍信?”

  王村长听完,捋了捋胡子,点点头:“迁户口是好事儿!闺女嫁到城里了,户口跟着过去,天经地义!能找工作,吃商品粮,比在咱村里强!”他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盖着红章的介绍信表格,又拿起毛笔,蘸饱了墨汁。

  “闺女叫啥名儿?多大?原籍哪里?”王村长一边问,一边在表格上填写。

  “秦淮茹!十八岁!原籍秦家村第三生产队!”秦父赶紧回答。

  王村长刷刷几笔,写好了介绍信,又盖上村委会的大红公章,吹了吹墨迹,递给贾张氏:“喏!贾同志!拿好了!回去到城里派出所就能办!”

  “哎呦!谢谢王村长!太谢谢您了!”贾东旭接过介绍信,心里头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赶紧从兜里掏出两包好烟(大前门!)这是临出门时候,他妈塞给他的,塞到王村长手里:“一点心意!您拿着抽!”

  “哎!这这怎么好意思!”王村长推辞着。

  “拿着!拿着!您帮了大忙了!”贾东旭不由分说塞过去。

  “那那就谢谢了!”王村长乐呵呵地收下了。

  拿着介绍信,贾东旭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这事儿,办得顺利!他拉着秦淮茹的手:“淮茹!成了!有了这介绍信回去我就带你去派出所办手续!以后你就是城里户口了!”

  秦淮茹拿着那张盖着红章的介绍信,手都有点抖。城里户口!吃商品粮!这这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她看着贾东旭,眼圈又红了:“东旭,谢谢您”

  回到秦家,秦母已经张罗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秦父把迁户口的事儿一说,秦母也是又高兴又有点舍不得,拉着闺女的手絮絮叨叨:“淮茹啊到了城里好好跟着你男人和你婆婆学本事,听婆婆的话别别惦记家里”

  “娘我知道”秦淮茹哽咽着点头。

  “东旭!淮茹就托付给您了!”秦父端起酒杯,郑重地说。

  “放心!爸!妈!”贾张氏也端起酒杯,“淮茹是我媳妇儿!我指定好好待她!让她过上好日子!”

  “干杯!”

  “干杯!”

  饭桌上,气氛热烈。秦小军缠着贾东旭问城里的事儿,秦大壮夫妇也好奇地问东问西。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贾东旭看天色不早,就起身告辞了。

  “爸!妈!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贾东旭说。

  “哎!好!好!路上慢点!”秦父秦母送到门口。

  秦淮茹拉着爹娘的手,依依不舍:“爹!娘!你们保重身体”

  “哎!好!好!你也好好的!”秦母抹着眼泪。

  贾东旭推着自行车,载着秦淮茹。在秦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秦家村。

  回城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乡间的小路上。秦淮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盖着红章的介绍信,心里头像揣了个小兔子,砰砰直跳。城里户口工作这些以前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就在眼前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