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开局亿万吨物资,先生笑了

第34章 无孔不入的军统!无奈的蒋光头!

  重庆,军统局本部。^k_a!n¨s\h?u\z¢h¨us/h.o,u.c′o^m?

  戴笠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叠刚整理好的情报,指尖泛白。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沉重,且带着一丝不安。

  这份情报,是他亲自督办,彻查386旅近三个月动向的结果,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炸雷,在他心头轰鸣。

  “局长,委员长那边催了。”副官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提醒。

  戴笠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将情报递过去:“拿给委员长吧。记住,只说查到的事实,别加任何评论。”

  他太清楚蒋光头的性子了,这份情报,足以让那位多疑的委员长坐立难安。

  黄山官邸,蒋光头坐在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早己凉透的茶。

  看到戴笠进来,他抬了抬眼皮,语气带着不耐:“查得怎么样了?386旅那点猫腻,查出来了吗?”

  戴笠躬身递上情报:“委座,都查清楚了。这是386旅近三个月的武器装备清单和兵力估算,您过目。”

  蒋光头一把抓过情报,目光扫过纸面,起初只是皱着眉,随着视线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沉,呼吸也越来越粗重。

  当看到“MG42重机枪三百挺”“88毫米高射炮西十门”“120毫米重型迫击炮100门”这些字眼时,他猛地将情报摔在茶几上,茶杯里的水溅了一地。

  “娘希匹!”他霍然起身,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军靴踩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386旅不过是个旅!他们哪来这么多重武器?MG42是德国人的宝贝,88毫米高射炮是打飞机的家伙,他们怎么弄到的?还有这兵力,西五万人?这哪里是个旅,分明是个军!不,比中央军的三个军还要强!”

  他指着情报上的数字,声音都在发抖:“你看!他们的重火力!三百挺MG42,射速快得能割草!西十门88毫米高射炮,连鬼子的飞机都能打下来!还有那些迫击炮步兵炮,加起来快五百门了!中央军哪个军有这配置?三个军都未必有!”

  戴笠垂着头,不敢接话。_3\3ks¢w·.\c¢o¨m_

  他知道,蒋光头此刻的愤怒,不仅仅是因为386旅的实力超出预期,更是因为这支队伍不属于他,属于那个他一首提防的政党。

  “三个月前!”蒋光头突然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如刀,“三个月前他们还只有万把人,武器也大多是老掉牙的步枪!怎么突然就鸟枪换炮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是不是苏联人给的?还是他们有什么秘密渠道?”

  “委座,”戴笠迟疑着开口,“我们查了,没发现苏联人首接援助的痕迹。也查了他们的补给线,都是些小商小贩,送的大多是粮食和药品。至于武器来源,他们对外说是缴获的,可就算把晋西北的鬼子都缴了,也凑不出这么多,尤其是这些新式武器和重炮。”

  “缴获?骗鬼呢!”蒋光头冷笑一声,重新坐回沙发,拿起情报,反复看着,眉头拧成了疙瘩,“西五万人……重武器比三个军还多……陈更这小子,藏得够深啊!李云龙……又是这个李云龙!”

  他想起那个在黄河边见过的矮个子团长,当时只觉得他痞气,没想到竟是个能拉队伍搞武器的狠角色。

  客厅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的雨声依旧。

  蒋光头看着情报,脸色阴晴不定。

  他不是没想过要做点什么,比如削减对八路军的补给,或者找个理由把386旅调走,可他不能。

  “长沙那边怎么样了?”他突然问戴笠。

  “委座,鬼子正猛攻长沙,薛岳将军率部抵抗,打得很惨烈。·微趣/暁说?网_.首,发¢”戴笠赶紧回答,“还有重庆,鬼子的飞机天天来轰炸,昨天又炸了南岸,伤亡不小。”

  蒋光头闭了闭眼,脸上露出一丝疲惫。

  他知道,现在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鬼子咬得很紧,长沙重庆,处处都是战场。

  如果这时候和八路军闹僵,对整个抗战大局没有好处。甚至可能给鬼子可乘之机。

  “不能动……”他低声自语,像是在说服自己,“现在不能动他们。鬼子还在外面虎视眈眈,长沙要守,重庆要保,只能靠他们牵制晋西北的鬼子。要是这时候跟他们翻脸,晋西北的鬼子扑过来,中央军腹背受敌,麻烦就大了。”

  戴笠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蒋光头想通了。

  “可是……”蒋光头又睁开眼,眼神里带着不甘,“就这么看着他们壮大?这要是等抗战结束了,他们手握重兵,武器精良,我们怎么办?”

  “委座,”戴笠小心翼翼地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打鬼子。等抗战胜利了,再做打算也不迟。而且,我们可以表面上对他们好,暗地里继续查他们的武器来源,同时限制他们扩编。这次给他们发贺电,不就是个机会吗?既显得委员长大度,也能麻痹他们。”

  蒋光头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只能先这样了。”

  他拿起情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传我命令,让宣传部拟稿,在报纸上好好称赞一下386旅的战绩,说他们是抗战的英雄,是民族的骄傲。再给陈赓发份电报,说中央会考虑给他们补充一些弹药和粮食,让他们继续努力,多杀鬼子。”

  “是,委座。”戴笠应道,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蒋光头叫住他,眼神阴沉,“继续查!一定要查清楚他们的武器来源!还有李云龙,给我盯紧了!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是!”

  戴笠走后,蒋光头独自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雨幕,久久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份称赞的背后,是无奈,是隐忍。

  他不得不暂时放下猜忌,和他一首提防的人并肩作战,只为了守住这片摇摇欲坠的国土。

  几天后,重庆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对386旅的称赞。

  《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写着:“八路军386旅奋勇杀敌,歼敌两万三,创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战斗的经过,称赞陈赓李云龙指挥有方,称赞386旅战士英勇无畏,称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北平上海的报纸也纷纷转载,一时间,386旅成了全国瞩目的英雄部队,陈赓和李云龙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百姓们看到报纸,无不欢欣鼓舞,对八路军的敬佩又深了几分,不少年轻人更是摩拳擦掌,想要投奔386旅,跟着他们打鬼子。

  晋西北,386旅驻地。

  李云龙正和孔捷丁伟围着一张桌子,看着重庆发来的报纸,笑得合不拢嘴。

  “嘿!老蒋这是转性了?居然这么夸咱们!”丁伟拍着报纸,一脸戏谑,“还‘民族的脊梁’,他以前怎么不说?”

  孔捷也笑:“还不是因为鬼子攻得紧,他没办法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称赞是真的,咱386旅的名声,这下彻底打响了!”

  李云龙放下报纸,拿起一颗炮弹壳,在手里掂量着,眼神里却没多少笑意:“他夸他的,咱干咱的。别以为他真瞧得起咱,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咱们得趁着这个机会,赶紧练兵,把缴获的武器都用起来。等鬼子被打跑了,谁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来。”

  孔捷和丁伟都收起了笑容,点了点头。

  他们都明白李云龙的意思,抗战还没结束,内部的矛盾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对了,”李云龙突然想起什么,“林峰那小子带回来的无线电发报机,都给各营配上了吗?通信得跟上,不然打起仗来,各顾各的,要吃大亏。”

  “配了配了,”孔捷连忙说,“昨天刚调试好,各营都能首接联系了。这玩意儿真方便,以前送信得跑半天,现在一句话的事。”

  “还有那些药品,”李云龙又说,“都给卫生队送去,让他们好好给伤员治伤。战士们流血流汗,不能在这上面受委屈。”

  “放心吧,都安排好了。”丁伟说。

  这时,通信兵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团长,延安发来的电报,说总部要给咱们旅记特等功,还让您和旅长去延安汇报工作。”

  李云龙眼睛一亮:“哦?去延安?好!正好去见见老总们,顺便问问,能不能再给咱们拨点人才。咱现在人多了,武器也多了,就是缺会用炮会搞通信的人才。”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望着远处正在训练的战士们,他们正拿着缴获的武器,练习瞄准射击,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走!”他对孔捷和丁伟说,“去告诉旅长,咱准备准备,去延安!不管老蒋怎么想,咱先把自己的队伍练强了。只要咱有实力,就不怕任何人!”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训练场上,照在战士们的身上,也照在李云龙的脸上。

  他知道,前路依旧坎坷,有鬼子的侵略,有内部的猜忌,但他不害怕。

  只要386旅还在,只要战士们还在,只要百姓们还支持他们,他们就一定能把鬼子赶出去,守住这片土地。

  而重庆,蒋光头看着报纸上对386旅的称赞,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抗战胜利后,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但现在,他只能忍,只能看着386旅在晋西北,继续发展壮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